战略情报与改革

中国至2050年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路线图

日期:2010-08-04

|  来源:【字号:

中国至2050年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路线图

 

 

  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与环境对经济和社会的瓶颈制约与胁迫影响将日益严峻。面对这一重大挑战,必须明确未来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从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高度对生态与环境科技的发展认真分析、提前部署和科学规划,使生态与环境科技适应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经济发展、能源与资源消耗及全球变化等要求,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当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生态与环境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工作,如欧盟的《环境技术行动计划》、《新西兰环境科学研究路线图》、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生命行星路线图》、美国的长期生态研究网络与国家生态观测系统战略等,这些路线图和研究战略可为本路线图战略研究提供参考。

 

  至2020年中国人口将控制在14.5亿以内,城市化率将达到55%;2030年人口超过14.5亿,城市化率达到65%;2050年人口达到15亿,城市化率将达到70%以上。可以预见,中国在未来50年,随着人口增多、城市化继续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中国将面临更为严重的环境挑战,生态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而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物种灭绝、越来越多的人口需要养活等威胁地球的主要问题中有许多尚未解决,而且所有这些问题都将人类的生存置于危险的境地。

 

  国际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态势:①减缓与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焦点;②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关系成为国际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③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的集成研究成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研究的主体思路;④定量评估和科学预测生态与环境变化成为生态学研究追求的科技目标;⑤生态系统联网观测、模拟实验和虚拟数值模拟成为综合生态问题的主要手段;⑥基于物质循环的环境技术/绿色技术成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⑦兼顾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健康成为环境健康研究的主旋律;⑧多尺度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机制及其耦合特征研究与建模是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未来5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发展驱动的科技需求包括:①为生态文明和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②为自然资源管理、优化配置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服务;③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知识和配套技术;④满足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科技;⑤为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提供科技支持;⑥为国家积累长期空间化的科学数据,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发展;⑦保障环境安全;⑧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结合国家已有的科技发展规划,依据上述对中国至2050年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驱动的科技需求,提出了以下八大生态与环境的重点研究领域:①全球气候变化及其生态学过程;②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③城市化与环境质量;④土地/流域/海岸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⑤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⑦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⑧先进监测与预报技术。八大重点领域的共性技术路线包括:①多学科综合发展高新技术;②构建生态与环境监测平台及系统理论;③实现数据整合与系统模拟。

 

  中国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实施的总目标是:2020年前后基本遏制中国生态与环境退化的趋势;2030年前后实现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污染环境的修复;2050年前后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康,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

 

  中国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将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建立保障体系,予以实施:①设立以方法论研究为目标的大型研究计划;②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生态与环境基础研究平台;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2~3个多目标优化的综合试验示范区(城市);④成立国家生态与环境立体监测–数据集成–系统模拟三位一体的试点中心;⑤联合周边国家建立全球变化亚洲中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