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关于中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
| 来源:【字号:大 中 小】
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
——关于中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
科技是人类现代化的发动机,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根本手段。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由此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大调整大变革。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例如,1857年和1929年两次大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分别爆发了电气革命和电子革命两次技术革命高潮。这次金融危机将加速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步伐,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这是对我们的巨大挑战,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与影响,对我国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科技创新,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出实质性贡献。从根本上看,依靠科技创新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模式,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手段。我们必须前瞻思考世界发展大势,统筹谋划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理清至2050年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点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及其实现途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前瞻布局,重点突破,为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做好准备,有效支持我国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科技强国。
当今世界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科技革命的发生取决于现代化进程强大的需求拉动,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创新和突破的革命性驱动。前瞻全球现代化发展大势,包括中国在内的近30亿人口追求小康生活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历史进程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凸现和尖锐,按照传统的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或沿袭少数国家以攫取世界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走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变革,强烈呼唤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看,奠定现代科技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基本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科学的沉寂”至今已达六十余年,科技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已经凸现,在物质能量的调控与转换、量子信息调控与传输、生命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与人工合成、脑与认知、地球系统的演化等科学领域,在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人口健康等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显现。
纵观现代化历史进程,近现代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科技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实现腾飞的国家,率先进入现代化行列。近代中国屡次错失科技革命的机遇,从一个世界经济强国沦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饱受列强欺凌。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再也不能错失机遇,必须及早准备。
本报告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对外开放六个方面描绘了我国2050年实现现代化的图景,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的整体构想,并分阶段刻画了八大体系建设的特征和目标。一是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大幅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战略性资源的大陆架和地球深部勘察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替代资源。二是构建我国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材料与制造技术绿色化、智能化、可再生循环的进程,促进我国材料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调整,有效保障我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与装备的供给与高效、清洁、可再生循环利用。三是构建我国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发展提升智能宽带无线网络、网络超级计算、先进传感与显示和先进可靠软件技术,加快和提升我国信息化进程和水平,消除数字鸿沟,走出一条普惠、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四是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保证粮食与农产品安全。五是构建满足我国十几亿人口需要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测、预防为主转变,将当代生命科学前沿与我国传统医学优势相结合,在健康科学方面走到世界前列。六是构建支撑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系统认知环境演变规律,提升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我国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发展相关技术、方法和手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七是构建我国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大幅提高我国海洋探测和应用研究能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空间科学与技术探测能力,对地观测和综合信息应用能力。八是构建我国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发展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防范技术,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围绕这八大体系,本报告规划了相应的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凝练出了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2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一是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6个战略性科技问题,包括:“后I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的过程工程、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系统、艾级(1018)超级计算技术、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二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7个战略性科技问题,包括:中国地下4000m透明计划、新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深层地热发电技术、新型核能系统、海洋能力拓展计划、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大慢性病的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三是影响国家与公共安全的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包括:空间态势感知网络、社会计算与平行管理系统。四是可能出现革命性突破的4个基本科学问题,包括: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物质结构调控、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学、光合作用机理。五是发展迅速的3个综合交叉前沿方向,包括:纳米科技、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系列、数学与复杂系统。这些战略性科技问题在我国现行科技规划中尚未部署或部署力度不够,宜用国家行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采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或重大研究领域方向集群等方式组织实施,科学设计、统筹布局、分工协作、持续攻关,力争在科学原理层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层面取得重大变革性创新。
构建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必须走符合规律和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实现从模仿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的战略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走以我为主、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走立足创新实践凝聚与造就创新创业人才的道路;坚持立足国情,走政府主导与市场基础配置有机结合的道路;坚持深化改革,走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道路;坚持统筹协调,走以管理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