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情报与改革

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日期:2009-05-20

|  来源:【字号:

 

内容简介

 

《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阐述了节约型社会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教训。报告还首次提出了节约指数,对世界主要国家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指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粗放的客观事实;同时分析了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节约指数变化趋势,给出了各地区节约指数的综合排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报告提出了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构架、发展目标和五大支撑体系,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在历年战略报告的基础上,应用中国科学院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于中国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全面地评估和数据更新。

 

本书对于各级决策部门、行政部门、立法部门,以及有关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公众,具有连续性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前言与致谢

 

  主题报告摘要(中文)

 

  主题报告摘要(英文)Executive Summary

   

  第一篇 主题报告――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章 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和意义

  一 中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

  二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选之路

  三 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核心内容

  四 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全球意义

   

  第二章 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一 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

  二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与问题

  三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障碍和任务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 西方国家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二 模式选择:西方国家的经验

  三 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第四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内外经验、问题与作用

  一 循环经济的内涵

  二 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

  三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现状及特点

  四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问题与作用

   

  第五章 节约型社会的综合评价

  一 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与节约指数

  二 基于节约指数的资源消耗国际比较

  三 基于节约指数的资源消耗国内比较

  四 中国物质消耗与污染排放的总体态势

   

  第六章 中国节约型社会的理论框架及支撑体系

  一 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框架

  二 节约型国民生产体系

  三 型城市发展体系

  四 型社会消费体系

  五 型技术支撑体系

   

  第七章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对策与建议

  一 管理体制,形成良性治理结构

  二 制定战略规划,促进优先有序发展

  三 完善激励政策,综合推进节约环保

  四 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实力

  五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六 重塑节约文化,奠定新的文明基础

   

  主报告附录 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国内外比较

  一 主要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国际比较

  二 各地分行业或部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比较

  三 基于节约指数的国内农业部门物质消耗比较

  四 我国区域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因素贡献分析

   

  第二篇 技术报告――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资产负债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一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二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6)

  三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第九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数据统计图表

  一 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综合表及对应图

  二 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分解表及对应图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的理论与方法

  一 可持续发展“资产负债表”的制定原理

  二 可持续发展资产负债矩阵的构建方法

  三 可持续发展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法

   

  第十一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资产负债分析图表

   

  第十二章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资产负债分析

附件: